应急供应链
发布时间:2022-11-13 13:30:15 | 浏览次数:8340


   (一)应急供应链的物资需求特征

   救灾活动的顺序为:搜救、救助、灾后恢复,所以对应急供应链的物资需求具有层次特征。救灾的首要任务是生命搜救,所以第一层次是对救灾物资的需求,特别针对挖掘和急救方面的物资,包括千斤顶、挖掘机、撬棒、起重设备、急救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其次是灾后生活的安置,故第二层次是对灾民生活安置物资的需求,主要满足衣、食、住方面的要求,包括帐篷、棉被、食品、必需的药品、活动板房、日用品、消毒防护品、卫生防御材料、简易校舍及配套设施等;第三阶段是灾区群众自救的阶段,需要抓好农业生产、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基础设施恢复,所以第三层次是对灾后生产生活恢复的物资需求,等于重建和新建一个地区,包括重要建筑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基础设施、电煤、成品油等物资需求。针对三个层次的救灾物资的需求,救灾物资生产企业可根据自身产品所处的层次确定产品所处的需求时间段、所需量的大小和需求的急缓程度,据此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

    (二)应急供应链的管理要素特征

    本文应对的是关于救灾物资生产的应急供应链管理 应急供应链中企业面对的市场是巨大的,当企业参与了应急产品的生产,有声誉提高、形象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实现等优势,但无利润可言,所以企业需要采用一些应急策略,既满足灾区的需要,又将成本降低。灾害事件发生后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很大,为了降低供应链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影响,通过对应急供应链环节进行分析,本文将供应链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原材料采购阶段、产品生产阶段、物流阶段。相关要素分为五类,分别是与运输、库存、生产加工、企业合作信息集成等相关;原材料采购阶段必然涉及和供应商的合作,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信息发布并获取反馈,并伴随原材料运输,所以原材料采购阶段与运输、企业合作信息集成相关;产品生产阶段要实施产品生产,进行半成品及成品储存,要和同类企业进行合作,对内、外的信息发布,所以产品生产阶段与库存、生产加工、企业合作信息集成相关。物流流程必然涉及与其他企业关联、运输、库存信息沟通,所以物流流程与运输、库存企业合作、生产加工、信息集成相关。

应急指挥中心,其主要功能和运作要求分为平时运作以及应急管理两个阶段。日常运营管理中,该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分布和基本应急救援设备及应急物资储备量、建立完善的及时更新的数据库系统;掌握合作组织的详细数据,如应急供应商、各公益组织等,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以在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够迅速联系到最合适的合作组织,最快展开救援;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的各项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和其他应急机制,为进行应急工作做好准备。在应急过程中,决策层主要负责指挥和协调所有的应急活动。在接到监测系统发出的危险信息后,中心根据历史经验及专业判断,推测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其他部门发出预警信号,启动预警机制。

   (2)制度层。制度层主要包括灾难发生前的预警机制、响应机制,灾难爆发后的社会合作机制、紧急通道机制以及灾难过后的评估和问责机制。

   根据可能发生的灾难程度不同,相应的预警系统也分为不同等级,为了便于表示紧急程度,一般采用不同颜色对应不同应急级别,紧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对应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社会合作机制要求政府部门与社会公益组织、全国人民积极合作,动员全社会乃至跨国力量对灾区进行支援;紧急通道机制要求必须保证应急物资安全、正确、快速地配送至受灾点;评估和问责机制是救援结束后对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并相应地给予奖励和处罚措施,利用问责机制充分调动应急部门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在进行评估和问责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据可依,制定合理的判定依据。

   (3)运作层。运作层是应急物流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监测系统、物资筹集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系统是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最前端,负责对环境的监测。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将信息传递应急指挥中心,供决策人员参考并启动相应的预警级别,防止突发事件的升级。监测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确定监测目标、灾害预测和评价及确定是否发出危险信息。确定监测目标主要是鉴别灾害多发区,并确定监测灾害类别,如在山区,主要监测地震发生预兆,在东南地区则主要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

   物资筹集中心是进行应急物资供应的基本保障,在平时,物资筹备中心即为物资储备中心,主要工作是对应急物资储备和合作供应商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储备物资的质量,应急中心的物资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并对淘汰物资进行处理。由于应急物资的特殊性,物资储备中心一般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除了保障日常物资供应,更主要的是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尽快筹集到所需物资,并且降低应急成本。因此要对供应商进行谨慎选择,既要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满足应急时短期内大量物资的需求,又要保证物资质量。

   灾害发生后,紧急启动应急物资。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般需要大量应急物资,原有储备往往难以满足,这时就要进行紧急采购。采购对象首先是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往往响应较快而且采购成本较低。在物资仍然难以满足而不得不向市场采购时,要广开渠道,向多家供应商采购,加快物资筹备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时间紧急,但仍要严格控制物资质量,否则反而会对救援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鉴于应急物资配送的紧急性和临时性,物资配送中心可与物流供应商合作进行,中心本部进行信息收集和线路优化,物流供应商具体执行配送任务。配送指挥部门负责运输配送活动的整体指挥和协调,人员组成包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物流供应商.